close

 

清晨時分,公園樹下,只見老老少少架起弓步,雙手忽左忽右,忽上忽下,行拳之中虎虎生風,這是流傳逾千年的太極拳。
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理事長詹德勝指出,太極拳運動不只風行全國,只要有華人居住的地區,就會有人練習太極拳。他透露,副總統呂秀蓮三年前遭受319槍擊後膝蓋受傷,在練習太極拳後,傷勢快速痊癒;藝人白冰冰也向他拜師學藝,還有更多徒子徒孫。
詹德勝表示,太極拳不受時間、空間的限制,又不需要任何運動器材設備,人人可學,處處可練,所以不論晨昏,在各個公園、學校,乃至自家陽台,隨時隨地都可彼此切磋或自我鍛鍊。為了印證這項運動廣受各年齡層喜愛,該會甚至在四年前號召全國同好,從八歲到八十歲,在中正紀念堂廣場打太極拳,人數多達一萬四千多人,創下金氏世界紀錄。
詹德勝指出,太極拳拳勢最早可上溯至唐代,金元時期精通內丹功法的張三豐根據太極陰陽之理,結合少林拳法之長,及道家導引吐納的功夫,而集太極拳之大成,所以張三豐被封為太極拳的宗師。至於現在流傳的楊氏太極、鄭氏太極等,只是流派之別而已。
太極拳運動普及,在於它沒有繁複的拳架,全套行架時間約在十分鐘左右。他說,練習太極拳講究的是虛、靜、沈、柔,也就是行拳之中內心要清心靜念,透過氣沈丹田,然後以意導炁,以炁運身,把體內的髒氣、病氣、濁氣排除,再吸收大自然的能量,因此能夠舒展筋骨、流通氣脈,並能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。
太極拳共有十三勢(同「式」),分別是掤、履、擠、按、採、列、肘、靠、進、退、顧、盼、定,但以前八勢為主要架勢。詹德勝以呂副總統的膝傷為例,如果常練太極拳中的「履勢」,它是先將能量導引到腳底的湧泉穴,使氣血往下流注;另外,太極拳的「採勢」,透過意念導引,從背後的夾脊到雙臂,達到「氣斂入骨」,能強化四肢的筋骨。
他強調,太極拳行拳之中,透過「氣遍周身」及「虛靈頂勁」等功法,既能養生、益壽,又可強身自衛,重要的是,它能以柔克剛,如果遇到外力攻擊,不需直接還擊而可借力使力,甚至一推手便把對方反彈至數公尺外。
不過,詹德勝指出,由於太極拳在行拳運步中,經常處於屈膝弓步狀態,並以一條腿輪換支持全身重心,膝關節負荷重量頗大,有些初學者不知練拳的竅門,出現膝關節不同程度的疼痛。
他認為,這種輕微的運動傷害其實容易避免,重點在於屈膝時應避免膝關節垂直線超過腳尖。另外,如果在練拳之前先兩腳併攏,雙手按兩膝上方,進行順時針或逆時針的膝關節暖身動作,也能有效避免膝關節傷害。
【2007/08/19 聯合報】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ichi13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